夏日書感(二首之一)
老榕千歲鬱成林,錯節蟠根百畝陰。野性1幸全天然壽,里人尊崇不敢侵。涼風吹起偃蓋2下,行人就憩承天嘏3。文木4繁榮止一時,誰知散木5竟為社6。
【題解】
本詩為七言律詩,收入《劍潭餘光》。依《劍潭餘光》繫年,這作品首寫於明治44年(1911),內容主要記錄作者對於台灣巨大榕樹的感想。
詩作以寫景破題,描述古榕成林蔽蔭百畝,同時指出臺人尊崇這棵碩大年深的老樹為神木。接續刻畫夏季酷暑中,行人紛紛在樹蔭下乘涼的景致,讚嘆這幾乎是天賜的恩惠。最後化用《莊子‧人間世》:「不才之木也,無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壽」的典故,強調榕樹與櫟樹相同,都是無法器用的木材,才能長年存活成為受到地方祭祀的神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