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弘園閣或香閣,並非湖心亭的日治舊稱
1、主張湖心亭舊稱弘園閣與香閣的傳統觀點
台中公園湖心亭,自日治以降,便是台中最負盛名的地標之一,歷來研究、解說多端。然而,往昔流行一種說法,主張湖心亭在日治時期,除「池亭」一名外,另有「弘園閣」、「香閣」之別稱。
例如林良哲在〈台中市永遠的標誌湖心亭〉一文中寫道:
而維基百科的「台中公園」條目中,針對湖心亭也記載道:
更不用說諸多網路攝影遊記,如〈台中市最美地標 台中公園湖心亭〉、〈台中公園》湖心亭的故事〉,老照片網站圖說〈日本時代的台中公園湖心亭〉,甚至公園導覽解說如〈湖心亭〉、〈走覽台中公園:生態史蹟解說手冊〉等等,也採用同樣觀點,主張弘園閣、香閣為湖心亭在日治時期的別稱。
2、日治地圖所繪製的弘園閣、香園閣位置
然而,近日因工作所需,反覆檢索各種日治地圖,偶然之間注意到香園閣(香閣一詞,當為此之訛誤)或弘園閣,其標示位置相當固定,約略在今日擺放「台灣燈會吉羊康泰主燈」那塊草皮上,從未摽示在中之島附近。這種違和感引起我的好奇,不禁疑惑香園閣或弘園閣,真的如往昔所載,是湖心亭的別稱嗎?還是另有所指,卻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?
圖一:昭和10年(1935)出版的《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:臺中市新竹市》所繪製的「弘園閣」位置。
圖二:昭和10年(1935)出版的《台中市街圖》所繪製的「香園閣」位置。
圖三:昭和12年(1937)出版的《台中市地圖》所繪製的「弘園閣」位置。
上列這三張地圖傳達出一個明顯的訊息,即弘園閣或香園閣,並不等於湖心亭,尤其是圖三,明顯繪製出弘園閣建物的概觀,同時也繪製出湖心亭建物,無疑打破「湖心亭別稱弘園閣、香園閣」的傳統說法(單一份地圖可能出錯,連三份錯誤,機率不大)。
二、日治台中首屈一指的料亭:香園閣(後改名弘園閣)
隨著地圖,另一個衍生問題是,位於台中公園內的香園閣與弘園閣,究竟是什麼?二者在地圖上近乎同一個位置,是否分指相近的兩個建物,或者僅是同一建築的不同異名?
由於「弘園閣」出現在《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:臺中市新竹市》這份專門記錄商家位置的地圖上,於是往營業店家的方向檢索,果然在《臺中商工案內:昭和十六年》一書中找到記錄。書中登載「弘園閣」是一家經營日本料理的料亭,店東名為「江頭八重吉」,在這份資料的引導下,陸續找到更多資料,指出「弘園閣」原名「香園閣」,自明治44年(1911)開業以來,一直由江頭八重吉經營,是台中首屈一指的官商宴飲招待會所。
圖四:石井善次編,《臺中商工案內:昭和十六年》,臺中:臺中商工會,1941年5月20日,頁126。
1、店主江頭八重吉
根據《在臺の信州人》一書所載,香園閣店主江頭八重吉,原名千葉八重吉,明治6年(1873)出生,長野縣人。自幼一心從軍,卻體弱不符徵兵資格,明治27年(1894)日清戰爭時,同鄉好友吉川喜太郎獲選出任軍夫(軍隊臨時聘任的勞動人力),遂冒名頂替身份前往戰場,以吉川喜太郎之名獲軍功勳八等。後又隨軍參與征台之役,戰後滯留台中開設料亭,明治45年(1912)擴大營業,在台中公園內開設料亭香園閣。後恢復原名千葉八重吉,並於大正9年(1920)入贅繼承江頭家,改名江頭八重吉。平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,曾任台中消防副頭取(明權按:依其他資料知後來改任組長)、料理屋組合長等職務。
圖五:中村文生編 ,〈江頭八重吉〉,《在臺の信州人》,臺北:日本公論社臺湾支局,1925年5月1日,頁116。
透過《在臺の信州人》所載簡歷,在大正元年(1912)出版的《台灣實業家名鑑》上,找到署名「吉川喜太郎」的條目,其中以「公園亭」指稱位於台中公園內的「香園閣」,以及最重的是留下江頭八重吉的清晰照片。
圖六:岩崎潔治編,〈吉川喜太郎〉,《臺灣實業家名鑑》,臺北:臺灣雜誌社,1912年,頁292。
2、料亭原名「香園閣」,昭和後改稱「弘園閣」
江頭八重吉為何能在台中公園內開設料亭,是一個未解之謎。經由現有資料,能確認料亭初名「香園閣」,開業於明治44年(1911)12月25日,以經營日本料理會席為主,店內另養有藝妓陪酒助興。
關於開業時間,前述《在臺の信州人》簡歷,紀錄於明治45年(1912)開業。但早在明治44年(1911)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便登載〈香園閣開業披露〉一文,報導指出香園閣將在該年12月25日開業。此一報導的開業時間,應當是比較準確可信的。另一方面,刊載於《在臺の信州人》上的廣告(圖八),則說明了料亭的營業方向。
圖七:〈香園閣開業披露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台北:台灣日日新報社,1911年12月17日 ,7版。
圖八:〈香園閣廣告〉,《在臺の信州人》,1925年5月1日,廣告頁17。
香園閣的消費族群多為台中上流階層。台中州廳或台中市役所官員,常在此舉辦各類送往迎來的餐宴,例如1912年台中州廳規劃在此舉辦迎接後藤新平來訪的特別歡迎會。而台人名流也會在此招待貴客,如台灣文社宴請來台訪問的廣東記者團等等事例。
圖九:〈臺中歡迎會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1912年10月24日,5版。依報導所載,因後藤不願意過度張揚,此歡迎最終沒有舉行。
圖十一: 《臺灣文藝叢誌》,1920年9月15日,頁30。第一首是台灣文社代表傅錫祺的贈詩,後兩首則是廣東記者團成員的唱和、紀念詩作。
至於香園閣為何改名為弘園閣,也是一個待解之謎。經由前述,我們知道香園閣、弘園閣的都位在台中公園內,且店主都登載為江頭八重吉。二者是否為同一店家,可以由名稱是否同時出現來判斷,以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報導資料來看,香園閣、弘園閣兩個詞彙呈現相繼使用的現象,即開業時原稱香園閣,但進入昭和時期後,報導轉而使用弘園閣一詞,再也未見香園閣三字。目前已知最早使用「弘園閣」一詞的報導,出現在昭和4年2月27日,以此為基礎,可以判斷改名時間最晚不得晚於昭和4年。至於營業內容,看不出改名前後有什麼明顯變化,無從揣測更名的源由。
圖十二:〈石橋氏送別會臺中官民有志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1929年2月27日,1 版。此為「弘園閣」三字第一次出現在《台灣日日新報》的新聞報導上。
總結來看,香園閣(弘園閣)是日治時期台中重要的官商招待會所,有報導將其與富貴亭相並列,而店主江頭八重吉也參與了不少公共事務,稱得上是地方有力人代表。可惜目前缺乏香園閣(弘園閣)的照片,無從瞭解料亭建物的實際樣貌。但是,從圖十三的新舊地圖套疊,再配合圖十四1959年的台中市航照,大抵可以確認香園閣的位置。在圖十四中,綠圈是中之島,黃圈是縣社台中神社社地,而紅圈內的建築群,即是弘園閣所在位置。由圖十五、十六的套疊對照,可以清楚判斷出,目前擺設燈會主燈的草皮,就是紅圈建築群拆除所遺留,而弘園閣大抵就在這個位置上。
圖十三:1937年台中市地圖套疊google地圖。此圖套疊略有偏差,弘園閣上下兩條道路(黃線),應當對應到今日的道路上(灰線)。
圖十四:1959年的台中市航照。
圖十五:1959航照與google地圖套疊。
圖十六:當下的googlec航照圖。
〈弘園閣、香閣非湖心亭的日治舊稱〉由張明權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4.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。
此作品衍生自http://bbl1234.pixnet.net/blog/post/364201728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