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因工作之需,校讀賴和漢詩手稿,在第五卷有載有〈三角湧〉一詩,是賴和就讀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期間,與同窗杜聰明兩人,由臺北返回彰化時,記錄沿途見聞的詩作之一。

賴和這趟返鄉旅程,刻意不乘坐火車,而是採用內河航渡與步行的方式,在新店溪乘船,溯大漢溪南行,經三峽至桃園大溪下船,步行越山經關西、北埔、獅頭山、頭份到後龍,再沿者鐵道路線南下,順著中部海線各鄉鎮回到彰化。整趟旅程耗費五日,沿途賦詩記錄見聞,稱為壯遊亦不為過。

賴和返鄉路線圖  

圖一:賴和返鄉路線圖

 

文章標籤

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近日,因工作之故,需撰寫陳若時小傳。在收集相關資料時,讀到2003年出版的《烏日鄉志‧人物志》,登載聚奎居為陳若時故居。然而,聚奎居主人究竟何人,歷來各種資料眾說紛紜,陳若時與聚奎居的關係,引發我了的疑惑。

烏日聚奎居洋樓(宗德攝)  

圖一:烏日聚奎居洋樓(宗德攝)

 

目前,關於聚奎居主人的身份,常見的說法,有下列三種:

文章標籤

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位於「巷仔內」的林氏宗廟,是一棟內行人極為推崇的古蹟建築,由窄巷邁過小小的門樓,開闊的前埕與立面九開間的氣派建物(五開間的三川殿、左右過水及護龍),不禁讓人有眼前一亮、豁然開朗的戲劇性效果。

圖一:林氏宗廟三川殿立面。

圖一:林氏宗廟三川殿立面。

 

圖二:大正10年(1921)舉行「陞座式」時的大合照。拍攝位置在今日正殿的後側。  

文章標籤

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 台中城隍廟創建於清光緒
15年(1889),早期資料常誤紀為清光緒10年(1884)。光緒13年(1887),劉銘傳選定台中地區的橋仔頭作為台灣省的省會,並於光緒15年(18898月開始修築城池。按照傳統慣例,城池內必須奉祀城隍爺作為地方守護神,因此城隍廟被視為行政官署設施,成為建城計畫的一環,在今日台中糖廠舊址處落成奉祀。

日治後,日人接收清領時期官署設施,並重新分配使用。官修的台中城隍廟建築被劃屬陸軍,充作軍營使用,後又轉移改建為台中糖廠。另一方面,保有城隍信仰的台人仕紳,改以私人身分繼續奉祀城隍爺,後於大正8年(1919),在東區輕便車站蓮霧腳附近搭建臨時廟堂,並  在大正10年(1921)遷建到現址。

圖一:台中城隍廟三川殿立面。    

  圖一:台中城隍廟三川殿立面(宗德攝)。

文章標籤

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論語》言人有生而知之、學而知之、困而學之與困而不學等四境界。


吾等疲懶之人,學淺識少,常頓挫困惑,為求餬口或自我滿足,只能發願困學,以求解厄。


然意志難堅,困學之心多成睏眠之舉,惋惜周公未能答我一二。

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