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位於「巷仔內」的林氏宗廟,是一棟內行人極為推崇的古蹟建築,由窄巷邁過小小的門樓,開闊的前埕與立面九開間的氣派建物(五開間的三川殿、左右過水及護龍),不禁讓人有眼前一亮、豁然開朗的戲劇性效果。

圖一:林氏宗廟三川殿立面。

圖一:林氏宗廟三川殿立面。

 

圖二:大正10年(1921)舉行「陞座式」時的大合照。拍攝位置在今日正殿的後側。  

圖二:大正10年(1921)舉行「陞座式」時的大合照。拍攝位置在今日正殿的後側。  1

 

林氏宗廟由大木匠師陳應彬擔任的「大木作」一職,負責設計整個建築物,並招攬雇用其他工匠與工人。陳應彬以重修北港朝天宮而名重於世,其風格特色在於以「升庵假四垂」的工法,抬高三川殿的屋頂棟架,讓建物整體立面更顯氣勢。這樣的工法對臺灣廟宇建築影響很大,幾乎成為爾後的標準作法,而修建林氏宗廟時的陳應彬,正處於職涯顛峰狀態,因此林氏宗廟的「升庵假四垂」,可以說是陳應彬的典範之作,值得特別注意。

除了陳應彬之外,負責彩繪的郭新林與負責石雕的李闊嘴,也都是當時臺灣建築界的一時之選,並留下精彩作品。其中郭新林素來以細緻生動的人物畫著稱,三川殿的門神彩繪,便是其風格之作。而石匠李闊嘴精心打製的「書卷竹節窗」,更是難得一見的佳作,整個石窗呈書卷造型,喻指開卷有益;窗中竹節表示節節高昇;書卷上方另雕有兩位姿態各異的仙人,暗喻福祿之意。整個石窗,以堅硬的石材,表現出滑順的線條,再加上細膩的雕工與喜祥寓意,匠師手藝一展無疑。

圖三:石匠李闊精心打製雕刻的「書卷竹節窗」。  

圖三:石匠李闊精心打製雕刻的「書卷竹節窗」。  

 

圖四:「穎派」的畫作  

圖四:彩繪經久會有褪色、剝落的使用壽命問題。目前所見彩繪,是1994年由和美陳穎派團隊依原圖樣仿作修復,因此可以看見屬名「穎派」的畫作。

 

由於宗廟是祭祖之所,在林氏宗廟中,可以看到許多以「孝」為主題的元素,例如將宗廟取名為「忠孝堂」、六面紀錄林氏歷史功績的執事牌、以二十四孝為主題的水車堵泥塑等等,其中最直接的莫過於三川殿內「祭如在」與「儼若思」兩句警語。「祭如在」,典出《論語》: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」,意指祭祀祖先時,要猶如祖先尚在面前一樣的心存誠敬。「儼若思」則出自《禮記》:「毋不敬,儼若思,安定辭,安民哉。」之語,意謂「儀態容貌要莊重」。兩句警語,相對而示,要求進入宗廟的林氏子弟,由內在誠心到外在儀態都不可放肆輕忽。

 

圖五:命名為「忠孝堂」的林氏宗廟,正殿內的神龕,祭祀始祖比干與歷來林氏祖宗牌位。  

圖五:命名為「忠孝堂」的林氏宗廟,正殿內的神龕,祭祀始祖比干與歷來林氏祖宗牌位。

 

圖六:六面紀錄林氏祖先功績的執事牌。  

圖六:六面紀錄林氏祖先功績的執事牌,每一則都是著名的歷史故事。

 

圖七:水車堵二十四孝泥塑中的「彩衣娛親」。  

圖七:水車堵二十四孝泥塑中的「彩衣娛親」。

 

圖八:三川殿內告誡林氏子弟的警語。  

圖八:三川殿內告誡林氏子弟,要由內而外、莊重祭祖的警語。

 

林氏宗廟另一個看點是不同時代獻納的匾額,其中較為特殊的有兩方。首先是霧峰林家林文欽的「文魁」匾,林文欽於清光緒19年(1893)考中舉人,依例製作功名匾,懸掛於宗廟之中,表示光宗耀祖之意。林文欽是林獻堂父親,他考中舉人,是霧峰林家由武功走向文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因此這方匾額可說是探索霧峰林家發展時的重要歷史證物。其次,是大正10年(1921),由時任臺灣總督的田健治郎所贈之「源遠流長」匾,這方匾額說明以霧峰林家為翹楚的臺中林氏家族,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上,具有高度的社會聲望與政治資本,成為日人刻意籠絡的對象。

 

圖九:林文欽考取的名次是第七十九名。  

圖九:清代科舉制度,鄉試舉人第十一名以後都稱「文魁」。而林文欽考取的名次是第七十九名。

 

圖十:田健治郎贈匾。  

圖十:田健治郎,日治時期第8任的臺灣總督,以贈匾的方式,作為林氏宗廟正殿落成之賀禮。

 


 

註一:國家文化資料庫,網址:「http://goo.gl/zqSBMK」,2014/8/27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