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題解】
本組詩為五言律詩,收於《仙壽山房詩文鈔》。廨舍,原指官署而言,此處則特指官方宿舍。由於作者是第一批隨軍來臺的日治官僚,因此這首抱怨生活環境欠佳的詩作,便成為日治初期日人對臺灣環境的第一手印象記錄。詩作內容描述台灣氣候多變,以及衛生條件不佳,致使蚊蟲滋生,讓人夜寢難安的景象,可謂極為生動。
就歷史脈絡來看,臺灣燠熱的氣候與惡劣的衛生條件,造成來臺日人大量病歿的窘境,這可謂是日治初期殖民統治的最大難關,若與作者另一組〈歲晚書懷〉詩作併看,更能清楚看到外來殖民者嘗試在臺建立有效統治所付出的生命代價。


【作者】
土居通豫(1850-1921),本姓越智,別名通予,字子順,號香國、香谷、香国花御史等,日本土佐人,明治到大正時期著名漢詩人。明治15年(1883)起任京都府職員,明治28年(1895)以漢學素養深厚之故,入選為台灣總督府官僚,擔任陸軍郵便局長隨軍征臺,後陞任民政部郵政局長。明治30年(1897)因為台北郵便局長伊藤重英,與宜蘭郵便局長今井鐵太郎等有收賄之嫌,以督導不周之責請辭東歸離台。
在台期間,活躍于北台漢文壇,曾於明治29年(1897)與水野遵、金子芥舟、加藤雪窗等總督府官僚創設「玉山吟社」,是日治時期日人在台組織的第一個詩社。此外,亦常與北台文人仕紳宴飲吟詩,贈答作品屢登載於《台灣新報》,是日治初期相當活躍的日本在台漢文人。著有《征臺集》、《續征臺集》、《仙壽山房詩文鈔》、《仙壽山房別鈔》等漢文詩集。

乍寒還乍熱,披葛1又披裘2。蚊陣侵牀上,蠅群集案頭3。紗幬4為堡壘,羽扇抵戈矛。夜守晝攻苦,何唯蟊賊5憂。


【注釋】
1. 披葛:葛,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的纖維可以織布,稱為葛布,多用以裁製夏衣。披葛,指穿著夏天衣物。
2. 裘:原指皮衣,後泛指冬季厚衣。
3. 案頭:指矮几上或書桌上。
4. 紗幬:以紗製成的蚊帳。
5. 蟊賊:分別指蟊與賊這兩種啃食禾苗的害蟲。


【延伸閱讀】
1. 土居通豫,〈乙未八月將之臺灣留別諸詞友五首〉,《征臺集》。
2. 土居通豫,〈游北投歸途〉,《征臺集》。
3. 土居通豫,〈臺灣總督府官廨軍馬夜脫廄啖盡予所愛養盆栽花卉賦以戒之〉,《仙壽山房詩文鈔》。


【參考資料】
1. 得泓資訊,「中國近代報刊‧臺灣日日新報」資料庫,網址:「http://www.dhcdb.com.tw/SP/」,2015/4/9。
2. 國立台灣文學館,「智慧型全台詩資料庫」,網址:「http://xdcm.nmtl.gov.tw/twp/」,2015/4/14。
3. 講談社編,《日本人名大辭典》,日本:講談社,2001年12月6日,


(張明權)

 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