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新竹州途上

年前磽确1不毛地,疏水2如今漲綠波。瘴散癘消新日月,鳥吟花笑舊山河。曉畦3逐鴨野翁4過,晴圃采茶村女歌。正見鳳梨黃欲熟,郊原十里夕陽多。

【題解】

本詩為七言律詩,收入《臺灣雜詠》。昭和3年(192810月,日本港灣協會在台北舉辦名為「港灣大會」的例行性年會,並邀請日本政商名流來台參訪港灣設施,作者青山尚文即為受邀參訪來賓之一。該活動以基隆、高雄、蘇澳三港為主,兼及台北、新竹、台中、嘉義、屏東等各大都市,以及角板山、日月潭、阿里山等山區景點。

這首詩作描述新竹沿途所見,呈現出國富民安、欣欣向榮的意象。詩中指出灌溉水道的鋪設,讓不毛之地化為樂土,藉以強調殖民統治的成效,已讓台灣擺脫炎荒瘴癘的惡劣環境。並鋪陳逐鴨、採茶、鳳梨熟等田園和樂景致,傳達出台灣政清人和的旅遊印象。

【作者】

青山鉞四郎(1864-?),字尚文,號無聲,名古屋人。父親青山重威,名古屋藩藩士,為藩內漢學名家。鉞四郎幼承庭訓學習漢文,19歲至東京拜漢學大家三島中洲為師進修漢學。明治20年(1887),入讀明治法律學校,畢業後返鄉以律師為業,並以立憲政友會黨員身份,數度參選公職,出任名古屋市議員、名古屋市議長及眾議院議員等職務。已知文學活動,以漢詩創作為主,與國分青厓、岩溪裳川、岡崎春石等漢學名家有所往來。昭和3年(192810月,受邀參加港灣大會來台,在台北結識《台灣日日新報》漢文記者魏清德,後沿途以漢詩創作紀錄旅程感想,返日後結集為《臺灣雜詠》,並寄給在台灣的魏清德、館森鴻等人評述,先由魏清德於昭和4年(1929)分期登載於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上發表,後另於昭和6年(1931)在日本正式出版。

【注釋】

1.         磽确:堅硬貧瘠的土地。

2.         疏水:日文漢字,泛指各種水道,此處專指灌溉水路而言。

3.         曉畦:早上的田地。

4.         野翁:意同「野老」,指生活在農村的老人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1.         青山鉞四郎,〈歸路〉,《臺灣雜詠》。

2.         青山鉞四郎,〈臺北〉,《臺灣雜詠》。

3.         青山鉞四郎,〈安平〉,《臺灣雜詠》。

【參考資料】

1.         青山鉞四郎,《臺灣雜詠》,日本:西濃印刷株式會社岐阜支店,1931年。

2.         鈴木金太(蔵山)著,《衆議院議員候補者評伝 : 逐鹿界之片》,日本:山田丹心館,1902年。

3.         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收錄於「漢珍知識網報紙篇」資料庫,網址:「http://twhan.lib.pu.edu.tw.libsw.lib.pu.edu.tw:2048/rrxin/intro.html」。

 

(張明權)

 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