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日,某友人參觀新竹影像博物館(原日治時期新竹市營有樂館),看到該館簡介宣稱「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戲院」,遂詢問我此事是否為確?為回答此一問題,經史料耙梳檢證,提出個人淺見如下:


圖一:友人提供的新竹影像博物館簡介照片


依《台灣日日新報》記載,新竹市營有樂館啟用於昭和8年(1933)11月30日(見圖二)。然而,早在該年10月27日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曾在〈新竹市民五萬の娛樂の殿堂有樂館〉為題的報導中,紀錄有樂館的建築概況,包含坪數、樓層數、座位席次數目、使用鐵筋(鋼筋混泥土)等等(參見圖三)。

這篇報導更強調,這棟建物最值得矚目的特殊之處是安裝了「冷卻裝置」。然而,文中同時載明這項「冷卻裝置」是數個「直徑八吋的銅製換氣塔」,並指出這些換氣塔在屋頂上迴旋換氣,可以讓室內空氣保持清靜,看電影時不會感到頭痛(參見圖四)。


圖二:〈新竹市の有樂館の落成式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昭和8年(1933)12月1日,2版。


圖三:〈新竹市民五萬の娛樂の殿堂有樂館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昭和8年(1933)10月27日,7版。


圖四:報導明載有樂館裝設的冷卻裝置為直徑八吋的銅製「換氣塔」。


另一方面,透過檢索《台灣建築會誌》,可以看到〈新竹市有樂館新築工事概要〉,其中登載位置、工程(工期)、坪數、構造、外裝、內裝、工事關係者等資料外,並附有有樂館建物圖繪四張,分別是正立面圖、縱斷面圖、一樓平面圖與二樓平面圖。

透過正立面圖,可以確認換氣塔沿著建物中軸線裝設在屋頂上(參見圖五),再對照縱斷面圖,可以知道換氣塔共有六座,其下設有管道,連結室內屋頂的透氣孔(參見圖六)。又透過有樂館的老照片,也可以清楚看到屋頂上的換氣塔(參見圖七)。此外,在仔細比對一、二樓平面圖後,可以確認有樂館並沒有冷氣機房一類的空間安排(參見圖八、圖九)。


圖五:有樂館立面圖,〈新竹市有樂館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6輯第1號,1934年1月5日,頁43後附圖。


圖六:有樂館縱斷面圖,〈新竹市有樂館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6輯第1號,1934年1月5日,頁43後附圖。


圖七:這張老照片可以清楚看到屋頂上的換氣塔。翻拍自《竹塹思想起:老照片說故事3》,新竹市政府,2003年2月,頁169。


圖八:有樂館一樓平面圖,〈新竹市有樂館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6輯第1號,1934年1月5日,頁43後附圖。


圖九:有樂館二樓平面圖,〈新竹市有樂館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6輯第1號,1934年1月5日,頁43後附圖。


然而,若細究《台灣建築會誌》上對於冷氣裝置的討論,可以知道冷氣在昭和年間被稱為「溫濕度調整冷房裝置」,最早使用於降低工廠環境溫度,運用於公共建物仍是一種奢侈的新嘗試,且整組冷氣設備體積龐大,需要安排機房與管線的配置。例如昭和5年(1931)落成的台北放送局演奏所,裝設有「溫濕度調整裝置(冷氣)」,便需在一樓專門規劃一間「冷房機械室」(參見圖十),並且另有專門技師負責裝備的安設與管線設計(參見圖十一),此外就建物比例而言,這間「冷房機械室」還佔了建物相當大的空間(參見圖十二、十三)。


圖十:〈台北放送局演奏所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3輯第3號,1931年7月3日,頁61。


圖十一:〈台北放送局演奏所新築工事概要〉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3輯第3號,1931年7月3日,頁63。


圖十二:台北放送局演奏所一樓平面圖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3輯第3號,1931年7月3日,頁60後第3頁。


圖十三:圖右單間即為「冷房機械室」,由此可以看出機房所佔建物比例。台北放送局演奏所正立面圖,《台灣建築會誌》第3輯第3號,1931年7月3日,頁60後第3頁。


若以建築年代相近的台北放送局演奏所(1931年)為參照對象,可以確認有樂館(1933年)若真有安裝冷氣,那勢必得配置有冷氣機房,但事實上不僅圖繪沒有類似空間,而《台灣日日新報》的相關報導也未曾提到有樂館有安裝冷氣。基於上述考察,個人認為昭和8年(1933)落成的有樂館,在啟用當時雖有所謂的「冷卻裝置(換氣塔)」,但明確沒有「溫濕度調整裝置(冷氣)」。

若有樂館啟用時並未裝設冷氣,那究竟何時才有冷氣設施?就個人搜尋所見,日治文獻皆未有相關紀錄,遲至1960年2月26日,《民聲日報》才報導國民戲院(原有樂館)將裝設冷氣的消息(參見圖十四)。與此相呼應的是,目前新竹影像博物館所典藏展示的「古董冷氣機」(參見圖十五),是戰後才安裝的冷氣設備,或許即是1960年所裝設的設備。


圖十四:〈市營國民戲院裝設冷氣設備〉,《民聲日報》,1960年2月26日,5版。


圖十五:新竹影像博物館所藏「古董冷氣機」,翻拍《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:風城影史的今生前世》,行政院文建會,2001年12月,頁22。


綜合來看,就個人可見資料而言,並沒有任何文獻或實物證據,足以支持新竹有樂館在日治時期即安裝有冷氣的論點。反倒是在檢索資料過程中,意外發現昭和10年(1935)12月31日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報導台北西門町的國際映畫戲院(又稱國際館),花費三十餘萬建設台灣第一的戲院設備,並安裝了「溫濕度調整冷房裝置」,這是已見文獻上第一次有戲院安裝冷氣設備的明確記錄(參見圖十六)。此外,戰後1946年8月10日,《民報》便報導國際戲院(原國際館),早在日治時期邊便設有冷氣裝備,在戰爭期間因機件遭徵收而停用,如今已換裝美製設備,恢復冷氣供應云云(參見圖十七)。

由此來看,若無法證明有樂館在1934至1935兩年間曾經大幅改建(加裝冷氣機房與冷氣管線絕對需要改建),則「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戲院」之說,顯然是謬誤之論,反而是台北西門町的國際館,無論在戰前戰後,都更有資格宣稱是台灣最早裝設冷氣的戲院。  

  

圖十六:〈新春の島都演藝界は空前の賑かさ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昭和10年(1935)12月31日,3版。


圖十七:〈國際戲院開放冷氣〉,《民報》,1946年8月10日,2版。

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