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南雜詩(四十二首選三)

南溟1萬里遠成家,這裡幾遭新物華。恰好門頭松竹2外,迎年菊勝一籬花。(臺地菊花,閱臘3猶榮,呼曰迎年菊。張湄詩云:「荷花度臘菊迎年」是也。)(其一)  

秧信4蛙聲二月天,麗正門外雨如煙。農人自此將多事,晨叱5水牛犁野田。(臺人耕田用水牛,魁貌6巨角,力兼數馬。城南門曰麗正,與余居遙相對。詩中稱某月者,由太陽曆,節候則依舊曆,餘皆放7此。)(其六) 

原草春柔8食水牛,牛肩聳處立烏鶖9。臺人亦識明時10靜,三五蹈青隨意遊。(烏鶖似燕而稍大,水牛牧野,白鷺、烏鶖來集其背上,亦奇矣。)(其十)

【題解】

本組詩為七言絕句,收入《台灣教育會雜誌》。這組詩作共四十二首,創作於1903-1904年之間,但遲至1907年,即中村在台最後一年才正式發表。詩題〈城南雜詩〉,城南指台北城之南(今日台北中正區南部、大安區南部一帶),為日本人聚居的區域,因作者也落居在此,故引為詩題,借指臺北而言。

詩作內容,以描寫臺北風土為主,忠實記錄氣候、景觀與風土見聞,雜以個人在臺生活感懷信而筆寫成。第一首寫過年,紀錄台灣在年節時分,仍有菊花盛開,反映出氣候溫暖的現象。第二首刻畫寫春耕,呈顯南門城郊,台人用水牛犁田耕種的興隆景象。第三首描寫放牛吃草的嫻靜,以及烏鶖等鳥類群集牛背的田園風光。

透過這些作品,可以看到中村筆下的台灣,充滿著安適自足的和樂氣氛,若與其來台第一年所寫的〈偶感〉相對照,可以發現台灣不再是一個令人喪志的瘴毒炎方之所,轉而成為一個可以為家落居的好地方。在這種轉變之間,可以看到詩人安頓自身、接受旅居環境的心境歷程。

【作者】

    中村櫻溪(1852-1921),本名忠誠,字伯實,號櫻溪,又常以櫻溪子、櫻溪釣徒、櫻溪逸人等署名發表作品。吉井藩藩士出身,年少師承倉田幽谷學習經史漢文,後擔任「吉井藩學問所教授」一職。明治廢藩後,先後任職於東京裁判所及埼玉縣師範學校中等師範科。

    明治32年(1899),中村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長町田則文邀請,擔任總督府國語學校教授,負責國語科及漢文科之教學。直到明治40年(1907),因國語學校學制變革,當局以中村資深年邁為由,要求其退職。但又考量中村漢文能力高卓,有利於臺島施政,希望其能轉任約聘人員,從事文職工作。對此事態,中村深覺受辱遂憤而辭職返日。

    在文學活動方面,中村與館森鴻、籾山衣洲、山口透等人合組「文瀾會」,又與館森鴻、小泉盜泉、尾崎秀真等人合創詩社「淡社」,亦曾與籾山衣洲共同擔任《臺灣教育會雜誌》漢文報編輯職務,是日治初期相當活躍的日人作家。就文學作品而言,中村以文著稱,留臺時期作品以遊記、書序、碑文及傳記為主,陸續出版為《涉濤集》、《涉濤續集》、《涉濤三集》等書,館森鴻曾讚許「其文溫粹典雅,有歐曾之風」。詩作方面,多數是描寫臺灣風物景色,目前可見作品數量並不算多,分見於《涉濤集》、《台灣教育會雜誌》與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上。

【注釋】

1.         南溟:南方的大海。

2.         松竹:即「門松」,日本年節迎神飾品,由三根竹幹與松葉構成,故稱松竹。

3.         閱臘:閱,經過;經歷。臘,即臘月,指農曆12月或泛指冬月。閱臘,意指過了年末。

4.         秧信:可以開始插秧的信息。

5.         叱:音ㄔˋ,吆喝。

6.         魁貌:高大壯偉的樣子。

7.         放:音ㄈㄤˇ,通「仿」字,仿效、模擬。

8.         春柔:春日優美的景色。

9.         烏鶖:鶖,音ㄑㄧㄡ。鳥類俗名,正式名稱為「大卷尾」,以昆蟲為食,常棲於牛背,補時犁田時翻出的蟲隻。

10.     明時:政治清明的時代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1.         中村櫻溪,〈城南雜詩〉其十八,《台灣教育會雜誌》。

2.         中村櫻溪,〈城南雜詩〉其三十二,《台灣教育會雜誌》。

3.         中村櫻溪,〈城南雜詩〉其三十三,《台灣教育會雜誌》。

【參考資料】

1.         廖振富,〈中村櫻溪〈城南雜詩〉的臺灣風土與旅居書寫〉,東亞移動敘事:帝國‧女性‧族群國際研討會,中興大學臺灣文學所,2008年。

2.         廖振富、張明權選注,《在臺日人漢詩文集》,台南:國立台灣文學館,2013年。

3.         黃敬堯,《臺日漢文的跨界交錯:日治時期來臺日人中村忠誠研究》,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2年。

 

(張明權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