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位於和美塗厝里的默園宅邸,主體為ㄩ字形兩層洋樓建物,落成於1929年,由曾任「塗厝厝庄長」與「新港區區長」的陳錫奎先生所建。至日治末期,其子陳虛谷因家族人口日多,於後側增建ㄇ字形的一樓建物,讓宅邸成為類似四合院的口字狀建物。

默園早在日治時期便是中部地區聞名遐邇的宅邸,家境殷富的陳錫奎,為參與諸多公共事務的地方實權仕紳,其所修建的默園,除了作為家宅之外,亦兼為招待訪客、商談事務之所,宏偉華美的洋風建物,座落於平疇田園之間,格外醒目而為人著稱。又其子陳虛谷乃日治到戰後初期,全島聞名的文化鬥士與傳統詩人,諸多文人往來默園,留下唱和詩篇與文學互動,更賦予這座宅邸豐富多元的文化意涵與歷史價值。

圖一:默園入口與洋樓正面.jpg

圖一:默園入口與洋樓正面。(攝影:林宗德)

 

一、歷史沿革與建築特色

根據陳家人口述訪談記錄,陳錫奎原先打算將家宅修築在今日彰化縣政府處,後因日人郡守希望陳家出讓土地給官署,遂改在家鄉塗厝厝興建宅邸[1]。陳錫奎聘請日人設計師營建洋樓與庭園,並大量聘僱左近鄉親協助構工。根據參與工程的耆老口述,默園地基打的很深,先密插莿竹,再加入圓仔砂,最後用水泥與石頭將整個地基墊高[2]。而環繞洋樓的庭園,則設有池塘、花埔、假山,且因陳虛谷雅好園藝之故,曾刻意蒐集栽種各類珍貴樹種,且大片栽植薔薇,成為默園著名景致。默園洋樓落成年代,依宅邸正面女兒牆題字落款所示,當為1928年,但依陳虛谷長子陳逸耕回憶所述,則落成於1929年。

而默園之名,則由陳虛谷所命名,早年因陳虛谷投身民族運動與文化啟蒙,抵抗殖民色彩濃重,故一般推測默園的默字,隱喻著臺人受殖民體制壓抑,無法暢所欲言爭取權益之意。但隨著陳虛谷作品的蒐集與出版,得知其曾以默園為題撰寫對聯[3],上聯「默不一言世事人情空多感慨」,述說紅塵人世的無奈與束縛,而下聯「園有佳趣鳥歌蝶舞一任自然」,則表示此處園林是其避世隱遁調劑身心的處所,經由此一對聯,可以看出默園之名,含有詩人隱逸塵世、歸居田園之意,再加上女兒牆上摘錄自陶淵明〈飲酒〉[4]詩的「悠然見南山」題字,淡泊明志的寓意明顯,且〈飲酒〉詩以「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」做結,默園之名應是轉化此句而得,而往昔奠基於家國敘述的抵殖民推論,顯然並不正確。

圖二:洋樓正面女兒牆上,由鹿港名家蔡壽石所提之「悠然見南山」大字。.jpg

圖二:洋樓正面女兒牆上,由鹿港名家蔡壽石所提之「悠然見南山」大字。(攝影:林宗德)

 

就建築方面來看,默園外圍磚造圍牆,進入大門後是一圓形花圃,接續便是屬於西洋歷史式樣建築的兩層洋樓。洋樓格局左右對稱,外觀以洗石子貼面,並裝飾水平線腳,用來仿造石材建築外貌,整體呈現穩重的灰色系色調。

建物裝飾的重點,位於以大門為中心的軸線上。外凸的一樓門廊,除承重的方柱之外,另設有四根仿埃及棕櫚葉柱式的洗石子圓柱,整體設計極為大氣。門廊上方為二樓露台,露台女兒牆下緣有兩條飾帶,分別採用薔薇花及齒狀造型,往上左右各有一堵花草鳥獸圖,可惜剝蝕頗為嚴重,花鳥堵上方設有有瓶子造型的洗石子面欄杆。而最引人矚目的正中間,則是一堵由兩隻洋風立獅支扶著勳章飾的造型泥塑,俗稱「雙獅護盾」,在臺灣相當珍稀難見。而徽章飾上方的孔洞,則是昔日用來裝設門口電燈的位置。

圖三:默園著名的「雙獅護盾」泥塑。.jpg

圖三:默園著名的「雙獅護盾」泥塑。(攝影:林宗德)

 

二樓明廊亦配置兩根與一樓造型相仿的圓柱,往上則有四個圓盤狀花飾,再往上則為鹿港書法名家蔡壽石所提的「悠然見南山」大字,由於蔡壽石與陳虛谷夫人丁琴英娘家為姻親關係,當年陳家應該是藉由這份親緣關係,求得蔡壽石的題字。

除了門面裝飾外,一樓客廳鋪設有幾何圖形的磨石子地板,而二樓除了明廊方窗外,另設有裝飾性較強的牛眼窗,其餘部分則以住家機能性為主要考量,無明顯裝飾。後排增建的一層樓建物,亦為磚構,屋頂採木木棟架,且無天花遮蔽,對於想瞭解日治屋舍棟架結構的朋友,是一個不錯的參觀點。

圖四:默園以門面軸線為裝飾重點。.jpg

圖四:默園以門面軸線為裝飾重點。(攝影:林宗德)

 

二、作為文化場域的默園

默園之特色與價值,一部份來自於精彩的洋樓建築,另一部分則根源於屋主陳虛谷文化人的特質。陳虛谷(18961965),原名滿盈,筆名一村、依菊、醉芬,默生,五歲時過繼為陳錫奎長男,幼入私塾習漢文,1911年於彰化公學校畢業,但覺得自家殷富,一世生活無憂,故自認不需讀書。1913年迎娶鹿港丁家丁琴英,由於丁家為著名書香門第,因擔心被看輕,開始發憤讀書。1920年赴日就讀明治大學專門部政治經濟科,留學期間開始自號「虛谷」。1923年畢業返台,積極參與文化啟蒙運動。1939年帶子女東渡寓居日本,與林獻堂、蔡培火、楊肇嘉等人組「東京詩友會」。返國後加盟彰化在地傳統詩社應社。1944出任和美恆生信用組合長,1948年應聘為台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。1951年腦溢血,隱居默園直至逝世。

圖五:詩人陳虛谷年輕時代的留影。.jpg

圖五:詩人陳虛谷年輕時代的留影。[5]

 

作為日治文化運動健將與著名傳統詩人的陳虛谷,讓默園成為中臺灣文人聚會的場所,不論是戰前的賴和、莊垂勝,或是戰後的徐復觀、彭醇士、張達修等人,諸多的翰墨因緣,讓這座文人故居,充滿了文學作品與文壇軼事。例如,1939年陳虛谷與賴和、楊笑儂、楊雪峰、楊守愚、楊雲鵬、楊石華、吳蘅秋、陳渭雄等九人,合組傳統詩社應社,彼此交換創作心得、評比詩作優劣,而應社詩會便常在默園內舉行,如下列這首〈應社友小園觀薔薇〉,便是詩會期間,主人陳虛谷招待詩友往觀園內薔薇時,所留下的詩作:

 

        二月寒猶重,薔薇放較遲。似知佳客至,恰好半開時。

      風細香偏遠,枝斜態更奇。諸君多雅趣,應有一篇詩。[6]

 

這首作品描述二月天寒花開遲,詩友來時逢恰花朵含羞半開之景,接續刻畫薔薇濃郁的香氣,以及花枝生長的姿態,最終主張今日同來賞花的詩友都是文人雅士,期待大家能寫詩來讚賞這些美麗的薔薇花。透過這首詩作,不難看出陳虛谷對於親手栽植的薔薇,充滿了自豪與愛好。而諸詩友自然也各有唱和之作,如吳蘅秋〈重遊虛谷默園賞薔薇〉、陳渭雄〈默園觀薔薇呈主人虛谷〉等等。

此外,1963年逢陳虛谷與丁琴英金婚(結婚50年),眾多親人文友同聚默園慶祝,當日除了諸多慶賀詩文傳世外,尚留存一面龍鳳賀幛,有當日集會眾人的親筆簽名,上面名重於世的文人比比皆是,可以側面反應陳虛谷的文友圈與其在臺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。今日這面賀幛經過裱框,懸掛默園洋樓客廳,極具歷史意義與紀念價直。

1965年,陳虛谷棄世後,家人依其遺言薄葬,墓碑背面書刻陳虛谷著名詩作〈偶成〉詩句如下:

 

      春來人歡樂,春去人寂寞。來去無人知,但見花開落。[7]

 

這首作品描述春來春去,繁華轉瞬消逝的況味,不僅充分展現陳虛谷沖虛淡薄的風骨,也很適合用來比喻現今默園的狀態,在陳虛谷的年代裡,默園時刻吹拂著春風,是一人文薈萃的繁華宅邸;但其過世後,也如同春逝的腳步一般,默園逐漸沈寂下來,陳家子弟陸續離鄉營生,屋前花開花落再也無人聞問,宅邸欠缺維護,且產權複雜,長年在保存與拆售之間擺盪不定,甚至發生日月明功的悲劇事件。

但所謂否極泰來,日月明功事件讓這座深具文化資產價值的宅邸再度躍入世人眼中,眾多力主保存的聲浪湧起,甚至有文史學人發起群眾集資,希望能藉信託方式,買下土地、保留建物,開發作為青年創業園區。事成與否,雖難以逆料,但衷心期盼這座擁有和美第一樓盛譽的美麗宅邸,能走過嚴冬,再度逢春煥發出新的風采。

圖七:敦實厚重等候重啟風華的默園洋樓。.jpg

圖六:敦實厚重等候重啟風華的默園洋樓。(攝影:林宗德)

 

 

[1] 傅朝卿等,《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》,彰化縣文化局,20061月,364頁。

[2] 許雪姬、賴志彰,《彰化民居》,彰化縣立文化中心,1994年,頁25

[3] 陳逸雄編,《陳虛谷作品集‧上》,彰化縣立文化中心,199712月,頁434

[4] 陶淵明,〈飲酒〉: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問君何能爾,心遠地自偏。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」。

[5] 翻拍自陳逸雄編,《陳虛谷作品集‧上‧生活剪影》,原書此處無頁碼。

[6] 陳逸雄編,《陳虛谷作品集‧上》,頁243

[7] 陳逸雄編,《陳虛谷作品集‧上》,頁326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默園 和美 陳虛谷
    全站熱搜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