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樹林

咫尺巍峩大武山1,竹輿2搖兀踏雲攀。避炎喬木3深林底,慰渴奔湍激瀨4間。兩日鐵槍勞驛警5,一甖粟酒6共溪蠻7。老夫常說巖牆戒8,卻為貪奇不憚艱。

【題解】

本詩為七言律詩,收入《青厓詩存》。大正15年(192611月,國分青厓偕同友人勝島仙坡受邀來台遊歷。該月10日,兩人繞行東海岸抵達台東,依原行程規劃,應由此搭船返回台北,但在暈船不適的顧慮下,決定攀越「浸水營越嶺道」,即今日著名的「浸水營古道」,前往台灣西岸。國分青厓等在日警護送下,12日由台東大武出發,用兩天時間抵達大樹林。這首〈大樹林〉,便是這趟行程記錄之作。

大樹林,指的是「大樹林山」,今稱大漢山,是浸水營越嶺道的最高點。詩中描述自己乘坐竹轎,在沿途駐警的護衛下橫越山嶺古道,並和擔任嚮導與役夫的原住民把酒同歡。最後強調自己雖然深知「君子不近危牆」的道理,但為了貪戀奇觀美景,也只得不畏路途之艱險。

【作者】

國分青厓(1857-1944),原名高胤,字子美,通稱豁,號青厓(亦作青崖)、松洲、金峽、太白山人等。仙臺藩士族出身,幼年入藩學養賢堂學習漢詩文,明治後曾入司法省法學校研讀,後因志趣不合與原敬、陸羯南等同窗好友一起退學,轉而從事記者行業。

明治22年(1889)年,同窗陸羯南創辦《日本新聞》,國分加盟擔任記者,開闢連載專欄「評林」,以漢詩評論政局時事,開始嶄露頭角。隔年參與著名詩社「星」社,與漢學大家森槐南、本田種竹等並稱該社三大詩人,奠定文壇名聲。後陸續參加「雅文會」、「詠社」、「樸社」等諸多文壇重要詩社,成為日本文壇極具影響力的文化人。

大正12年(1923)參與創辦大東文化學院,並擔任該院教授。大正15年(1926),受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邀請,除環台一週體驗並書寫殖民地風情外,還與台灣漢詩人互相酬唱應答。昭和5年(1930)擔任政教社社長,大量書寫迎合戰爭體制的作品。昭和12年(1937)獲選為帝國藝術院會員。昭和19年(1944)過世,享年87歲。身前作品散見各類報章或藝文雜誌,僅於明治30年(1897)出版《詩董狐》一書,收錄「評林」專欄詩作。直至1975年,由木下彪收集編錄《青厓詩存20巻》2冊,成為目前最常見的版本。

【注釋】

1.         大武山:泛指中央山脈南段,以北大武山為最高點的高山群,此處實際經過的是「大樹林山」,即今稱的「大漢山」。

2.         竹輿:竹製小轎,多為單人乘坐、兩人抬轎的形式,日治時期山間常見的交通工具。

3.         喬木:有明顯直立主幹、且高達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總稱,即一般泛稱的樹。

4.         奔湍激瀨:奔湍,急速的水流。激瀨,溪水急流遇石噴濺。此處形容古道途經的力里溪。

5.         兩日鐵槍勞驛警:兩日,指走過浸水營越嶺道所需的兩天行程。鐵槍勞驛警,勞煩浸水營越嶺道沿途各駐在所警察,持槍隨行護衛安全。

6.         甖粟酒:以甖粟果實泡製的果酒。

7.         溪蠻:本指五溪蠻,為中國東漢至宋代分布於湖南、湖北、貴州、四川等省分的少數民族總稱,因其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。此處則喻指擔任嚮導與役夫的排灣族人。

8.         巖牆戒:巖牆,高峻而將要倒塌的牆。巖牆戒,指不貿然置身危險之處的教訓。典出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,盡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。」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1.         國分青厓,〈大武〉,《青厓詩存》。

2.         國分青厓,〈大武山中所見〉,《青厓詩存》。

3.         國分青厓,〈力力社夜觀蕃人踏舞〉,《青厓詩存》。

【參考資料】

1.         國分青厓著、木下彪編,《青厓詩存》卷十二〈臺灣雜詩〉,日本:明徳出版社,1975年。

2.         徐如林、楊南郡,《浸水營古道: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》,台北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,2014年。

3.         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收錄於「漢珍知識網報紙篇」資料庫,網址:「http://twhan.lib.pu.edu.tw.libsw.lib.pu.edu.tw:2048/rrxin/intro.html」。

 

(張明權)

 

arrow
arrow

    睏學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